27 九月 2013

打着背包客名誉的旅人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by Robert Frost's The Road Not Taken.
上面那一句话说得真贴切,我确实选择了一条这么不一样的路,因为我也是想尝试看看大多数人不去看的风景。
在我很小的时候,由于家境不是很好,旅行对我来说就像是奢侈的梦想,更不用想说出去旅行就能出去。其实我很羡慕那些能到处旅行的朋友,也很羡慕到处旅行的背包客。就这样不知从何时开始我爱上了背包旅行,可能这是我仰慕那些刻苦耐劳的背包客们,让我不知不觉产生了这种想法。在这之前我一直很向往着背包旅行的自由,直到我真正踏上那个渴望的背包之旅后,我才知道原来这不是简单的事情。
人类天生就有个很矛盾的个性,那个个性说好听点是“模仿”,说难听点就是“抄袭”。为什么我说是矛盾?因为人类喜欢“模仿”别人但却不喜欢被别人“抄袭”。Albert Bandura 曾经提出过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和观察学习理论(Observational learning Theory),里面就有提到了人类从出生开始就喜欢模仿别人而学习,有时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别人。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小时候都会玩过扮成人的游戏,成人平时做什么我们就做,甚至我们都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可能这只是好玩或者是小孩学习过程中的其中一个而已。
我自己也不知道是否有模仿还是抄袭的嫌疑,至少我知道我是向往这样的旅行。我读了很多类似背包旅行的书,然后开始跟随他们走过的路去看一次世界。
最近几年旅游书刊、互联网、社交网站和廉价航空的崛起,这对热爱旅行的人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因为旅行已经不再是什么梦想,咨询随手可得。不知不觉旅行已经变成一种潮流,尤其是自助旅行。现在的潮流就是这样子,每个人都在做而如果自己不跟着去做,就会被淘汰和被认为是落伍。当潮流掀起,很多人都开始去最求相同的东西,这样算不算模仿或者抄袭?为了不被淘汰和成为落伍,大家都开始互相模仿,甚至抄袭。
背包旅行也就这样变成了一种“时尚潮流”。我相信只有少数的人和真正的背包客才知道我在说什么,而我所知道的背包旅行也已经被扭曲了。主要原因是他们都分不清什么是自助旅行什么是背包旅行。很多人都把自助旅行当成背包旅行,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子。背包旅行只是自助旅行的其中一个分支。
我来举个列子。最近我在社交网站看到很多人到处去旅行,那就好像病毒一样吞噬我的思维好让我想要去一趟旅行,哪怕是个短暂的旅行。短期的旅行真的能让一个人心旷神怡,心态和想法都会变得很正面,是件好事。可是当中最让我感到很纳闷的是他们的放在社交网站上的某些照片。他们把拍了几张行李箱和拖着行李箱的照片就说去了一趟“背包旅行”。这样的他们让我感觉只是为了追求潮流,但是却不明白里面的真正意义。
现今很多人说要背包旅行,其实我想问他们到底知不知道那是什么?背包客是在有些人的眼中是“玩乐”的象征,在我眼中是“流浪”,而那真正背负着的意义是“学习”这个世界。真正背包客的意思是指旅人背起背包,长时间在外地自助旅行,主要提倡的是以最少的消费走更长远的路,尝试去体验平时跟旅行团旅行没办法遇到的经验。为了省钱可以随处打开睡袋,大地为床,天空为被而睡。背包客只知道路上只有一个目的地,就是不断地旅行。可是对于比较传统想法类型的我来说,飞机可能还是比较昂贵,所以我跟大多数的背包客一样都会选择陆路交通,如火车或者巴士。我也比较偏好这陆路交通,如果可以再一次踏上顺风车之旅那是最好不过。
当我背起背包时,很多朋友都很羡慕我,其实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史。而这一趟让我学会最重要的东西是“省钱”。为了在最少资金的当儿熬过一个很长的旅程,唯一的生存方法就是“省”!我学会了怎么管理自己的资金,好好利用不多的钱来完成长时间的旅行,这也让我尝试到很多人生的第一次。所谓物以稀为贵,当一切已经变得像潮流,就会变成商业化,就会慢慢失去了价值。我真的很希望背包旅行不会失去它原本的意义。
其实我觉得拖着行李箱去旅行的旅人也是为了看看这个世界,但是他们到处告诉别人自己是个背包客,做一些观光客的行为,他们只不过是行李箱客,在利用背包客的名誉。为什么他们就不能称自己为观光客呢?观光客应该也有自己的态度和精神。我希望大家都能尊重那些勇于冒险的旅人,希望旅人不要再利用背包客的名誉去做些不是背包客精神的事,毕竟背包客有应该要有背包客自己的态度。
最后我送上一首拥有背包客精神的歌曲——张韶涵《淋雨一直走》。可惜MV没有拍出她是背包客精神和样子,唯有拍出那种自由感。这对我来说也是被扭曲的背包客精神。不过歌曲不错听,就当作是享受音乐吧!
※人类喜欢模仿别人,却不喜欢被人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