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三月 2015

礼服是白金还是蓝黑?其实我想说是黑白。

最近很多人都在讨论着这一张照片,一张能把人们分为两种类型的照片。
白金论的人看不见照片礼服的蓝黑,蓝黑论的人看不见照片礼服的白金。
很多人都问我看见了什么颜色,其实我想说出来是“黑白”。
当我们争论着这个话题的时候,争论着是白金才是对或是蓝黑才是对的时候,其实在我们身旁格外却有着另一群人却只能看见“黑白”,甚至他们都不懂什么是黑什么是白,他们是色盲人士。
科学家已解说出这个现象,其实是一种背景的白平衡现象影响了我们眼睛的辨色度,所以颜色会因人而异。
不管我们是看见什么颜色,那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一点让我们都知道其实是还有另一群人是长得跟自己不一样。我们应该去学习为什么我们会有视觉不同的存在,学会怎么去尊重别人的答案,学会怎么去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在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观点时,我们应该要学会怎么去感受对方的不一样,也应该要学会用他们的角度来看这一切,而不是还在争论着自己的答案才是对的。
※每个人生的颜色由眼睛决定,每个人生的观点由思维判定,每个人生的规则由自己规定。※

02 一月 2014

婉如一道彩虹

《婉如一道彩虹》?是不是有错别字?没错那个“婉”应该是这个“宛”才对。其实那个是代表黄婉秋自己的“婉”,是说着她自己想要像彩虹一样鲜艳四方的活着。我第一次读到她的文章是在报章上,当时我就被她所写的故事所吸引了。那篇文章是在述说她在印度的义工之旅,过后也让我下定决心买下那本书,也去听一听她的讲座。
很多人都喜欢旅行,虽然去的地点都相同,唯一的不同就是里头所发生的故事。有多少爱旅行的朋友人真正的了解自己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是去看看这个世界?还是去疯狂购物?想要放松休闲?还是只想出走来走出?我读过很多旅游书,但《婉如一道彩虹》是我读过最特别的一本旅游书,因为它不只是一本旅游心得,里面有励志精神,也说着不平凡的义工故事。
我去旅行就是想要用自己的双眼去见证这个世界,也是去寻找那些即将消失的人与人之间那种真诚互动。我自认我旅行的意义却比不上黄婉秋旅行的意义,她是带着一份“爱”在旅行。
她是受特丽莎修女影响的天主教徒,义工对她来说就像是一个使命。她的文字带我去了一趟另类的义工之旅,用不同的角度去看了这美丽与丑陋并存的世界。我喜欢她的勇敢。她辞掉手边稳定的工作,不渴望收入,只希望能为需要的人付出。我喜欢她的旅游方式。她背起背包前往多个国家展开一段很有意思的义工之旅。热爱旅行和义工的她选择这样的旅游方式,让她去看世界的当儿也能享受义工生活,真是一举两得。我喜欢她看世界的方式。她去义工旅行的国度是很多旅人都到过的地方,但她却以义工的方式来走近不同阶级的人群,以普通旅人不会走的路去看世界,而她所见的都是最真实没被美化过的风景。
黄婉秋曾经告诉过我,其实那些义工不是需要大众不断的捐钱,而是希望大众能够一起动身来做义工,即使那是少数。我也明白她所要表达的意思,如果大众捐了再多的钱,没有人愿意付出做义工,那些被捐出来的钱就毫无意义了。有人会这么认为,只要有了那些钱就可以被使用来请人做义工,但那就不是为了做义工而做,而是为了钱而做,这样他们会尽心尽力的做义工吗?那个义工的意义也会因此被扭曲了。
试问有多少人能像黄婉秋一样能够不计较的为爱付出,她有这样的梦想是值得学习与鼓励。她不断的用她义工之旅的故事来感动别人,也不断地提倡义工之旅的方式,就是不要让义工的那一盏灯熄灭。
黄婉秋的部落格:http://gardenofblessings.wordpress.com
※义工之旅《婉如一道彩虹》鲜艳了四方,不渴望有任何收入,只希望能为需要的人付出,献上一份最温暖的关爱。※

30 十一月 2013

Travel alone is not alone, just like a cup of coffee.

“只有一个人在旅行时,才听得到自己的声音,这世界比想象中的宽阔。”——宫崎骏·《千与千寻》。
我很认同这一句话。
我常被别人问到一个人的旅行会不会感到孤单寂寞,其实我很想问他们一个人的旅行真的是一个人吗?
我觉得孤单寂寞只是别人给的眼光,只要自己不觉得寂寞,那种一个人的旅行也可以是一种享受。有时候只是想出走去旅行,只是想走出那些繁华的社会。那种安静不等于寂寞,只是想一个人人静静地坐着思考,让自己的心灵静一静。看着静态的风景,其实那是很舒服的享受着寂寞。我把一个人的旅行当做是一种静态的旅行,让自己的心思沉淀。我也在一个人旅行的时候去寻找渐渐消失的互动,那种人与人之间最真诚的交流。我就是那种喜欢与人互动的旅行。
一个人的旅行不是任性也不是孤僻,而是想在路上好好地与自己相处、与自己对话,也是想了解最真实的自己。之前不管遇到什么挫折的时候,一直都是有很老朋友陪在身旁一起度过。现在我就当作给自己一个机会去流浪聆听自已的声音,尝试更了解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是什么。确实我发现了我很多的缺点,这些都是好朋友未必会告诉我自己。我也常建议朋友们试着一个人去旅行,这样才可以发掘最真实的自己。
我一个人的旅行路上的时候总是会不自觉地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开始观察周围的事态,也从中寻找梦寐人生的答案,而我得到最大的收获就是遇见这些“一生只见一次面的朋友”。初见离别的滋味,就像是生命里的酸甜苦辣,需要自己去调配。有些人享受一个人的旅行,他们看起来是一个人的旅行,其实他们并不是一个人。他们只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想到哪就去哪,不用被一些因素捆绑着,这就是所谓的自由。一路上的初见离别,已经是最好的陪伴。
著名励志作家——黄桐说过:“做人要像咖啡豆,不但改变了水,更散发出浓郁的香味。”我喜欢那句话,人生就是要像是在品尝咖啡,苦涩的滋味换来多层次的甘甜。一个人的旅行也像是在品尝不同品种的咖啡。
一个人的旅行是很自由,也因为如此那些陌生人才容易介入我的人生成为朋友。市集老板的简单问候与关心、陌生人的打招呼、亲切指路的路人、与隔壁家狗的鸡同鸭讲、无知小孩的粗话问候、卖菜阿姨的奇怪对话、那些我看过的美景、一起冒险的朋友、一起摘水果的朋友、一起在工厂打拼的朋友、住过的沙发客、搭过的顺风车、一起换宿的舍友和换宿的主人……他们不断地与我相遇然后离别。他们就像我品尝着来自不同国家与不同品种的咖啡,各自散发着不同特色咖啡香和水果酸味。
我想会我以后会品尝这咖啡,用说故事的方式把这些朋友的光辉传说一直分享下去。我遇到的“一生只见一次面的朋友”,他们会一再的出现在我说的故事里…… 一个人旅行并不孤单,就好像在品尝着冷暖人生的咖啡。
※一路上的初见离别,已经是最好的陪伴。※

25 十一月 2013

初见离别•一生只见一次面的朋友(可能不会再见面的朋友)

当我打开尘封已久的抽屉,看着里面正泛黄的照片堆,我知道我已经很久没有打开这一个抽屉。回忆就像是在空气中飞舞的尘埃,不断盘旋在我周围。原来那些美好的回忆一直都在我心里面,只是我把他们像抽屉一样冰封了起来。回忆把空气变酸,扑面而来的是刺鼻感,让我的鼻子开始不听使唤。
宁静的四周,已变成了电影的背景音乐,让气氛更加想念。我突然好想念以前与朋友们的初见,也想念那些一起开始冒险的日子。
那些回忆就像是在春天里的樱花在随风飘扬,一片一片的樱花瓣闪烁着粉红色的光,回忆满天。时间就像沙钟回漏到最初我与这些朋友认识的时候,好像一切都没变过,变的只是回不去从前的事实。我在旅行路上的候遇到了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他们和我就像是被某位仙人签上了缘分线,在世界一角相遇。缘分把陌生人牵进我的生命里成为了一首插曲,然后又把他们悄悄地从我们的人生中带走只剩下回忆一样不能再回头,我们就像是被那莫名其妙的缘分线绑得团团转。那些陌生人就像是被缘分安排闯入我的人生和我上了一课,然后就突然间消失在我的生活圈子。
“結交朋友只在一念之間,友誼卻是慢慢成熟的果實。”——亞里斯多德。
虽然我已经调整好心情,但却还没来得及整理那些旅行带回来的回忆。我已经下定决心回到茫然的现实世界,让我暂时与这些朋友保持了好一段距离。虽然偶尔会想起曾经与这些朋友打打闹闹的日子,我们就像是一首美丽的插曲在对方的人生里互相演奏。插曲转变成友情曲,友情开始萌芽成长为大树。曲终人散,我们就背对背离开,谁也不回头望对方一眼。即使某天我们在路上擦肩而过,也不可能马上认出对方。我们都知道这一份友情依然存在着我们的心里面。
突然想起友人说过的一句话:“什么种子能在最快的时间内促长成一棵大树呢?答案是友情种子。”友情种子能在最快的时间内促长成一棵大树,果实成熟是需要不断地耕耘。偏偏这世界上却有一种不需要耕耘的友情,我都把这些朋友称之为“一生只见一次面的朋友”。
市集老板的简单问候与关心、陌生人的打招呼、亲切指路的路人、与隔壁家狗的鸡同鸭讲、无知小孩的粗话问候、卖菜阿姨的奇怪对话、那些我看过的美景、一起冒险的朋友、一起摘水果的朋友、一起在工厂打拼的朋友、住过的沙发客、搭过的顺风车、一起换宿的舍友和换宿的主人……他们不断地与我相遇然后离别。
虽然他们与我分享的故事看起来很平凡,可是里头都住着一位启示,让我寻找的答案已有了头绪。虽然我与这些朋友相聚的时间并不多,有些只是一段路程而已,但我们都很把握那段互相认识的时间,真心交换了自已的故事。分离的那种伤感是再所难免,我也知道可能以后也不会再见面,但是我从没后悔过认识这些“一生只见一次面的朋友”,他们的名字我依然还记在心里。
当我在一个人的旅行路上,我常听到身旁的朋友因为某些事而宣告友情破裂,也遇到结伴去旅行的旅人最后因为某些原因而各自分开旅行。人与人的相处就像是最尖锐的刀子,一不小心就会割伤,还会留下疤痕。为什么长时间相处的朋友就不能以单纯又真诚的方式相处下去呢?
一个人去旅行,真的是一个人吗?寂寞是别人给的眼光,只要自己不觉得寂寞,那种一个人的旅行,也可以是一种享受。我把一个人的旅行当做是一种静态的旅行,去寻找渐渐消失的互动,那种人与人之间最真诚的交流。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这些“一生只见一次面的朋友”。初见离别的滋味,就像是生命里的酸甜苦辣,需要自己去调配。
有人说过:“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不能挽回的遗憾,这才能突显出自己的一生是多么的丰富。”以前我不是很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直到我与他们的初见离别。我们都很有默契地没为对方留下一点联络方式,只留下已经泛黄的照片。这一种遗憾真是无以伦比的美丽。
如果有天我们再碰面了,我只想继续聆听他们的故事。
※初见离别,缘分把朋友变成插曲;曲终人散,缘分把朋友变成回忆。※

19 十一月 2013

被埋藏的梦想

“We are extremely fortunate not to know precisely the kind of world we live in.” by Wisława Szymborska.
我们非常幸运自己能活在一个不明确的世界里。
森林里藏着许多人小时候的梦想,那些梦想就像是人们把种子埋藏在森林底下,甚至有些人已经把自己埋藏的梦想忘得一干二净。看见别人的梦想已经成长为大树,才发现其实自己什么都不是。当阳光透过树林间的缝隙照在那片土地上,让被埋葬的梦想重新发芽。那道光就像是在黑暗中闪闪发光的希望,这时才发现自己才在梦想路上。如果自己选择继续埋藏梦想,那么二十年后那片土地上还是一样没有自己的足迹。
在这不明确的世界里,每个人小时候都有天真无邪的梦想,当我们被现实社会逼着长大,然后就渐渐地把梦想丢弃。当某天看见别人完成了自己小时候梦寐以求的梦想,才发现其实自己也能跟他们一样,可是却觉得现在的自己已经有一定的年龄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没做到。当梦想再一次被挖掘出来的时候,就表示我们与它的缘分未尽,至少现在把握当下努力追求还来得及。追求梦想永远不会太晚,只要自己愿意踏出第一步。
在不明确的现实社会里追梦能得到真诚的鼓励,那就好像是在黑暗中得到滋润的阳光。
※被埋藏的梦想,需要阳光来滋润发芽。※

17 十一月 2013

秋天的色彩

秋天总给人家泛黄的心情,一路上的花草树木都被染黄来迎接我。大地从暖转凉的时刻,迎面而来的风带有一点点的冷漠,这就是把花草树木都染黄的风——秋风。秋风吹过每一片树叶,让树叶离开了大树,在不想继续飞翔的地方而停歇。这种枯黄的心情让人感觉有点忧伤,但舒适又悠闲的秋风,让在休息喝下午茶的人们宁愿多花多点时间逗留在原地,在路上的人们把脚步都放慢了,就因为要好好享受着这样的秋风。
一对老夫妇坐在秋分的公园里,吸引了我的目光,感动了我的心。 “谢谢你陪伴着我坐在秋分时的公园里,这一切都比秋天的浪漫来得鲜艳色彩。”我仿佛听到老爷爷对老婆婆说这么一句话。那是不是幻听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还能一起手牵手到老并不是简单的事。
※两个人能一起手牵手到老,坐在秋分的公园里,总比秋天的浪漫来得鲜艳色彩。※

06 十一月 2013

日葵的花语

日葵的花语: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幸福不是坐着等待它就会突然出现,幸福是需要靠自己勇敢努力去追求回来。
很多人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其实他们真正的含义是没有勇气和足够的努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幸福。很多人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其实真正的含义是没有勇气和足够的努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幸福。幸福其实很简单,就像日葵每天毫不犹豫地心向太阳,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
不要犹豫,下一秒背起背包,流浪去寻找自己的幸福。
※能像日葵一样简单的心向太阳,幸福也可以是一件简单的事。※

27 九月 2013

打着背包客名誉的旅人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by Robert Frost's The Road Not Taken.
上面那一句话说得真贴切,我确实选择了一条这么不一样的路,因为我也是想尝试看看大多数人不去看的风景。
在我很小的时候,由于家境不是很好,旅行对我来说就像是奢侈的梦想,更不用想说出去旅行就能出去。其实我很羡慕那些能到处旅行的朋友,也很羡慕到处旅行的背包客。就这样不知从何时开始我爱上了背包旅行,可能这是我仰慕那些刻苦耐劳的背包客们,让我不知不觉产生了这种想法。在这之前我一直很向往着背包旅行的自由,直到我真正踏上那个渴望的背包之旅后,我才知道原来这不是简单的事情。
人类天生就有个很矛盾的个性,那个个性说好听点是“模仿”,说难听点就是“抄袭”。为什么我说是矛盾?因为人类喜欢“模仿”别人但却不喜欢被别人“抄袭”。Albert Bandura 曾经提出过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和观察学习理论(Observational learning Theory),里面就有提到了人类从出生开始就喜欢模仿别人而学习,有时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别人。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小时候都会玩过扮成人的游戏,成人平时做什么我们就做,甚至我们都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可能这只是好玩或者是小孩学习过程中的其中一个而已。
我自己也不知道是否有模仿还是抄袭的嫌疑,至少我知道我是向往这样的旅行。我读了很多类似背包旅行的书,然后开始跟随他们走过的路去看一次世界。
最近几年旅游书刊、互联网、社交网站和廉价航空的崛起,这对热爱旅行的人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因为旅行已经不再是什么梦想,咨询随手可得。不知不觉旅行已经变成一种潮流,尤其是自助旅行。现在的潮流就是这样子,每个人都在做而如果自己不跟着去做,就会被淘汰和被认为是落伍。当潮流掀起,很多人都开始去最求相同的东西,这样算不算模仿或者抄袭?为了不被淘汰和成为落伍,大家都开始互相模仿,甚至抄袭。
背包旅行也就这样变成了一种“时尚潮流”。我相信只有少数的人和真正的背包客才知道我在说什么,而我所知道的背包旅行也已经被扭曲了。主要原因是他们都分不清什么是自助旅行什么是背包旅行。很多人都把自助旅行当成背包旅行,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子。背包旅行只是自助旅行的其中一个分支。
我来举个列子。最近我在社交网站看到很多人到处去旅行,那就好像病毒一样吞噬我的思维好让我想要去一趟旅行,哪怕是个短暂的旅行。短期的旅行真的能让一个人心旷神怡,心态和想法都会变得很正面,是件好事。可是当中最让我感到很纳闷的是他们的放在社交网站上的某些照片。他们把拍了几张行李箱和拖着行李箱的照片就说去了一趟“背包旅行”。这样的他们让我感觉只是为了追求潮流,但是却不明白里面的真正意义。
现今很多人说要背包旅行,其实我想问他们到底知不知道那是什么?背包客是在有些人的眼中是“玩乐”的象征,在我眼中是“流浪”,而那真正背负着的意义是“学习”这个世界。真正背包客的意思是指旅人背起背包,长时间在外地自助旅行,主要提倡的是以最少的消费走更长远的路,尝试去体验平时跟旅行团旅行没办法遇到的经验。为了省钱可以随处打开睡袋,大地为床,天空为被而睡。背包客只知道路上只有一个目的地,就是不断地旅行。可是对于比较传统想法类型的我来说,飞机可能还是比较昂贵,所以我跟大多数的背包客一样都会选择陆路交通,如火车或者巴士。我也比较偏好这陆路交通,如果可以再一次踏上顺风车之旅那是最好不过。
当我背起背包时,很多朋友都很羡慕我,其实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史。而这一趟让我学会最重要的东西是“省钱”。为了在最少资金的当儿熬过一个很长的旅程,唯一的生存方法就是“省”!我学会了怎么管理自己的资金,好好利用不多的钱来完成长时间的旅行,这也让我尝试到很多人生的第一次。所谓物以稀为贵,当一切已经变得像潮流,就会变成商业化,就会慢慢失去了价值。我真的很希望背包旅行不会失去它原本的意义。
其实我觉得拖着行李箱去旅行的旅人也是为了看看这个世界,但是他们到处告诉别人自己是个背包客,做一些观光客的行为,他们只不过是行李箱客,在利用背包客的名誉。为什么他们就不能称自己为观光客呢?观光客应该也有自己的态度和精神。我希望大家都能尊重那些勇于冒险的旅人,希望旅人不要再利用背包客的名誉去做些不是背包客精神的事,毕竟背包客有应该要有背包客自己的态度。
最后我送上一首拥有背包客精神的歌曲——张韶涵《淋雨一直走》。可惜MV没有拍出她是背包客精神和样子,唯有拍出那种自由感。这对我来说也是被扭曲的背包客精神。不过歌曲不错听,就当作是享受音乐吧!
※人类喜欢模仿别人,却不喜欢被人抄袭。※

10 五月 2013

穿上棉被的冰川

普罗米修斯赠与人类的礼物──火,现今人类遗留的梦魇──温室效应,为地球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过度的温暖,溺爱了大地上的冰川。不禁让它流下汗水,化成河流,流落出自己的悲伤,离开这个伤心地。剩下的小冰,就像我放在室温下的冰柠檬茶,身处于尴尬的位置,却不知自己的何处何从。不愿自己被同化,却不小心溶解而稀释了茶味。冰川的消失,稀释了美景,我现在只能凭空想象,古时没有融化以前的风景。
※ 冰川的融化不是它在发脾气,而是化成了志气。※

29 四月 2013

最坏的时代就是最好的时代

我们在一起生活了半个世纪,这里头虽然有不少的悲欢离合,也有不少人间温情。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里,我们不断地被灌输了很多故事,让我们傻傻分不清楚自己的立场。这些所谓的故事也可以是捏造出来,使我们不合群,但是我们还是有自己的一双明亮的眼睛能看清这个世界。当我们看清这个世界时,我们已经是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
我们曾经得到不同的待遇。我们想要改变这份遭遇。我们摆脱这些故意。我们肩并着肩一起去清洁起义。
我们慢慢脱离以前指望别人为我们完成梦想。现在我们想要用自己的力量来为自己创作想要的梦想。我们的生活虽然已经慢慢变质,但我们还依然有那一份斗志去找回变质以前的生活。我们一直追逐想要的生活,一路上盲目的走着,就像瞎子不理会旁边的事务。这一次我们从最重要的小事做起,一起渡过这个最坏的时代,换来最好的时代。
终于我们都等到了这一刻——最坏的时代。也因为现在这个最坏的时代,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想要追求更理想的时刻,也就是最好的时代。正所谓越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就能长得越坚强。我们正处于最坏的时代,也是因为这恶劣造就了我们的坚强。这一次我们带着打不死的精神来挑战前所未有的课题,就是现在我们口里的“改变”。
一张纸虽然少,但是我们有十张,一百张,一千张,一万张,甚至是更多的十万张。来改变这个时代。最坏的时代往往能创作出最好的时代。因为我们不想在当最坏,不想在最坏的时代生活。因为有过最坏的一次,我们改变创作出最好的时代,这就是最坏的时代也就是最好的时代。
※没有最好,哪来最坏;没有最坏,哪来最好。※

17 二月 2013

中华风味的小印度。

印度族群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扎根,他们的地位和付出已经为这片土地带来不同的文化与色彩。他们也把古代文明带到这里、尝试融入这里。现在已经成为我们能看到,听到,甚至是闻到他们的存在。一踏入小印度就能够深深地感受到他们浓浓的印度特色,我们用眼睛就能看见他们那充满色彩的装潢,我们用耳朵就能听见他们充满热情的舞曲,我们用鼻子就能闻到他们充满浓郁的香料。
默默地走入小印度,摸着已经粉化的墙壁,我脑海里涌出的不是古时的幻想,而是疑问。为什么这里没有充满印度风格的建筑物,难道是我已经习惯他们的存在,还是我已经被他们的特色同化了?他们的风格已经扎根在我心里,我已经不知如何去分别什么风格和什么风格了。我再一次细心观察每一个角落,我可以肯定这是属于那种风格。
之前我到过马六甲古城,而小印度就在古城里其中一个区。很久以前我也到过新加坡的小印度,我对那里的印象和那的建筑风格和马六甲的很相似。这一次我来到了槟城古城,小印度也坐落在古城区,这里的建筑风格也和之前我所见的相似。这些小印度的建筑物都有保有当时的中华风味,相同的它们都坐落在华人的生活圈子里。从这里开始,我怀疑印度族群跟华裔族群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不为人知的密切关系。
印度族群是最早登陆马来半岛,也是第一个把宗教带到这片土地的族群。但是现今融入这个社会最深的不是他们所带来的,到底是什么原因?
我猜想是这个原因让他们被同化了。印度族群在马来西亚的社会里多数处于贫穷状态,但是他们的生活却与后来迁入的华人息息相关,关系也离不开华人。我很想知道以前的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很像回到那个时候看看当时的情景。一旁的微风吹起,尘沙在空气中跳动,时间也随着一去不复返。风化作用、酸雨侵蚀,不断冲击文化与古迹的面貌,使得他们被同化。我很难摸清他们的底,现在我只能饱读历史,寻找其中的奥妙。
鸽子象征着和平、友谊、团聚和圣洁。印度族群喜欢鸽子,他们都会在他们的生活圈子里饲养鸽子,因为象征和平。不只是槟城的小印度,新加坡的小印度,还是马六甲的小印度,都能看见鸽子群的踪迹。可见他们在那现今的社会里盼望着和平、友谊、团结和圣洁。我想这就是印度族群和鸽子之间的连带关系,他们互相依靠而继续生活下去。
我的生活里有你,你的生活里有我。
这是印度族群和鸽子的关系。这是印度族群和华裔族群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惺惺相惜。
※中印生活的连带关系,里头藏的是什么秘密。※

15 二月 2013

一路上不起眼的事物 (槟城国家公园 Penang National Park)

某一天,我再一次背起那个背包,想尝试不一样的旅行方式。我决定搭火车北上,毕竟我在自己的国家也没搭过火车,而且火车也是马来西亚人不会选择用来出游的交通工具。就这样在最后一分钟决定这一次的目的地,毫不犹豫的和堂哥去买了最后一班的火车票,搭上最后一班火车前往北海。上了火车,跟着号码牌寻找自己的床位,摆好姿势闭上双眼。再一次睁开那紧贴的眼皮,已经是第二天的早上。海的另一面就是这一次的目的地。第一站槟岛乔治市。
快速步行在没有屋顶的天桥,赶上第一趟航班,乘坐努力了一个世纪的渡轮,前往槟岛。天空从暗转紫,光在另一端紧追我们,我听不见海浪声,只听见现代科技制造出的机器声。望着槟岛,背着日出,刚露面的阳光为我们照耀前方,渡轮打着一波又一波的海浪向槟岛贴近。
抵达乔治市时,迎接我们的是金碧辉煌的古城。第一道金黄色的阳光,把整个古城染成金黄,让我们受到贵族般的迎接,仿佛踏入了黄金世界。平时不起眼的古老房子,在此时此刻变得好有意思。步入主街本头公巷(Street Armenian),我被眼前的一座古老建筑物给吸引,它就是吉宁甲必丹清真寺(Kapitan Kling Mosque)。仿佛这是从迪士尼卡通阿拉丁里头活生生跳出来的金色宫殿,阳光把平白无奇的它从卡通世界里立体呈现在现实的我眼前。可能在别人眼里只是普通的清真寺,但是在我眼里是另一个故事。
从主街转入小巷,我们在的小巷里寻找便宜的住处。问了一间又一间,都是客满,我想多数旅客都是冲着明天的大活动而来。最后我们还是找到了一间不错、又便宜、又有古老风味的客栈。那种感觉就好像时光倒流,回到七十年代的老家。走廊、墙壁、楼梯、天花板,都是散发着木香。这两晚我们被分配到拥有较多私人空间的双人房,重点是我们两人住一晚也才三十五。天花板挂着一把大风扇,墙壁靠着一个洗脸盆,我们一致喜欢这样富有南洋特色的房子。
阁下背包,吃了午餐,往我们今天的目标前进。我们今天的目标是不起眼的国家公园,坐落在槟岛的西北。我们租了一辆摩托车,一路北上。在蜿蜓的路上奔驰,我知道我们的生命在这一段路上还是受到了威胁,这也要怪我们工科做得不够好。故事回到出发前,我们问了一位当地人,他说没有巴士到国家公园,所以我们只好选择下下策,租摩托车。谁知道在我们在奔驰的路上却一直与上面亮着“Teluk Bahang”红色LED灯的巴士迎面而过,心里不禁想骂那位说没有巴士的当地人,害我们一路精神紧绷地到达目的地。
在柜台登记入境时间,拿了一张地图,开始槟城国家公园的探险之旅。我们沿着海边走,在不平坦的小黄泥路上漫步。阳光一样热情四射,吹来的海风又黏又咸,让全身的皮肤都忍不住流汗抗议。在这充满树木的热带雨林里,不是遇到被惊吓的鸟类,四脚爬爬的大蜥蜴,就是调皮到不行的猴子。而我们却遇到了一个不知要称为稀客还是奇特,它就是坐落在森林里头格格不入的电线杆,现代科技的残余品。
进入森林后,周围的温度顿时冷却了下来。在外的阳光一样猛烈,我们走到哪,它跟我们跟到哪。哪怕高大的树木覆盖着,阳光还是透过中间的缝隙紧贴我们。穿过森林,来到第一个海湾,刺眼的眼光弄得我睁不开眼。阳光照亮了沙滩,一旁的浪花一样金光闪闪,让我眯着眼才能清楚的见证这一刻。我们都被那碧绿的海洋给深深吸引着,这里的美丽就是那股推动我们继续向前的动力,毕竟我们还要跨越两个海湾才能抵达这次的终点站。我们都在与这片海域上变化无常的天气奋斗,希望在那阴天和雨天到来前到达终点站和离开那里。我们继续在暂时保持良好的天气下努力,穿过一个又一个的海湾,一座有一座的山丘,一段又一段的山路。越是里面的路段越难跨越,有些路段甚至是要用绳子跨越一粒又一粒的大石,左边跳去右边,抓着绳子慢慢倒着下。
终于我们来到了猴子湾(Monkey Bay),但是这里一只猴子也没有,反而在进来的路上我们还遇到了好几只。它们还跟玩追追,我想它们只是对我们的食物有兴趣而已。猴子湾应该是这个国家公园里最多人潮的地方,有人在野餐,、有人钓鱼、有人玩着水上活动,最让我傻眼的竟然是有人在这里摆Mamak档做起生意,感觉就好像是到达了渡假圣地。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会出现那条天线杆,原来是要拉电到这里的mamak档了。现在的温度大概是31°C左右,我们一路进来留了不少汗水,这时出现的mamak档可是我们的救星。虽然我们都有自备饮水,但是我们都想在这个时候喝上一杯冰凉消暑的饮料,好让我们有动力继续向前。
吹着海风,晒着太阳看着美丽的海景,数着来回无数次的船只,距离天黑的时间也渐渐缩短到三小时左右。休息也够了,天色也变多云了,趁汗水还没完全停止时,继续前进。距离终点站还有不到一公里的路程。前半段的上山下海只是个热身,却没想到后半段抵达最高点的目的地却要了我小腿的小命。我们需要在不到一公里的路程,登上242m高的山上,而每踩一步都必须很使劲,那个时候我的小腿已经不再是我的,感觉已经痛得麻木了。虽然我们中途有小休息,也曾经想放弃,但最后我们靠着毅力撑到最后。汗水是带走我们的疲惫,一路证明我们努力奋斗的结晶。
终于我们抵达了终点站,但是我的体力感觉快不行了。太阳在密密麻麻的乌云里寻找缝隙,伸出头来为给我爱的鼓励。这一刻我感觉自己好像胜利了,阳光只围绕着我照耀。阳光的温暖,我感受得到。我坐在屋檐下消暑,大口大口地喝着水。突然我堂哥叫我去看桌上的那一本visitor book,上面都是登山者对这趟旅程的评语。十个有九个都说这段路不是普通的难,是非常难。难度不在于需要什么技术,而是要一口气爬上这么陡的山。
还差一步我们最到达最高点。眼见不起眼的灯塔,位于242m的山顶上,至今它已经有了140岁了。它出生于1883年,至今有多少人来探望它?我们在它有生之年,与它相见。我们爬上塔的顶端,看见了整个槟岛的北部。上面的风特别凉快,我们只是静静地坐着,什么都不做,只想好好地享受。太阳再一次躲进云朵里,视乎不想再出来。天色越来越暗了,我们只好加快脚步在大雨来临前离开这个国家森林。不过以我们的速度,我们还没出去已经变成落汤鸡了。
我们回到猴子湾,和那里的船夫商讨好价钱,就坐着小船离开了。我们辛辛苦苦跨越一个又一个的障碍换来的风景都特别迷人,我很好奇那些坐船进来的人,能看到我们看到的风景吗?,雨前的风配搭着海风,在我乘着小船离开的那个时候使得我的心情错中复杂,我的心突然很安静很安静。
※平时别人不起眼的故事,在我眼里却是另一种意思。※

24 一月 2013

浪漫逃离

仿佛我做了一场很长很长的梦,这一次梦视乎已经醒了,但我一直都记得我曾经背着装有梦想的背包,去浪漫逃离。
车子、房子、妻子和金子,我知道都是现今的社会大家一直盲目地追求,享受那些根本追不完的物质享受。有人为我烦恼,烦恼我的未来,有人为我开心,开心我活在当下。人们都被社会的方程式给锁定,每个人都跟着这样的方程式去生活。而我不想一直这样下去,我只想过我想要的平凡生活。我不喜欢跟着原本的方程式来解答,很久以前教我的初中数学老师早已知道。可能这就是造就我现在这一幅个性。如果人生就这样,至少我知道什么是生命的意义。我不渴望华丽的生活,我只求过得有意义。
一年前,我选择逃离。逃离这个绑着梦想的金钱社会,带着装有梦想的背包去另一个国度,寻找失踪的宝物。大家认为我的逃离是美丽,招来了很多羡慕。他们都只看到我四处旅游的喜悦,却没看到故事的背后都有一个悲剧。
当我自己踩在流浪的白线前,却一直去顾虑着这么多事物,才让知道自己没有办法踏出那一步。最后我摆脱一切跨出那一步去流浪,有一天再回到这条白线上再尝试着跨过去。不过这一次已经不是起跑点,而是是流浪终点站。在终点站的另一头,开始分享我的故事。
最后我送上我最新的一个短片。
※浪漫逃离——逃离金钱的社会,以浪漫的方式看世界。※

24 十一月 2012

生命转弯时,背起行囊看世界

某天,我在大众书局里看到了这一本书《生命转弯时,背起行囊看世界》,就被名字深深的吸引。看了昕倩的自序和作者简介,我决定买下这本书。
第一点:背包旅行,
第二点:与癌症做朋友,
第三点:大马文学。
昕倩一个被女性头号杀手看中的女生,与这杀手做好朋友,以“既来之、则安之”方式活出自我。《生命转弯时,背起行囊看世界》里面记录了她对生命以及对环游世界梦想的坚持,她用文字写下随意的感触、领悟和这段人生的旅程。里面有苦有乐有泪也有欢笑,幸福的带过人生的低潮,选择不平凡的人生做平凡的人。
昕倩以日记的方式来呈现,写出自己当时知道自己得病后内心的挣扎,她自己怎么选择做金钱的奴婢还是流浪的方向。她以自己是佛教徒兼素食者的身份去流浪,虽然素食者在流浪时会比较困难,但是她以自己的方向活出自我。
我喜欢昕倩爱幻想的文笔,我喜欢她对梦想的坚持,我喜欢她以不平凡做平凡的精神,我喜欢她在每一篇日记里写上一句名句,给故事增添一些色彩和鼓励。我跟她有着同样的两个梦想,而她很坚强的带着“好朋友”去旅行,这是我最佩服的。我曾经有想过自己如果也有“好朋友”来做伴时,是否我能够像昕倩这么坚强的去追梦,像她一样拒绝治疗,以“既来之、则安之”方式活出自我,以不平凡的自己做平凡的人。
试问有多少人能像昕倩一样,在知道自己跟死亡扯上关系时,能够不顾死亡的威胁而坚持追梦。
昕倩的部落格:http://law-voyages.blogspot.com/
※人往往走到人生的尽头,才发现自己没有退路,只有那个时候才会在《生命转弯时,背起行囊看世界》。※

03 十一月 2012

四方学士帽的故事

读了大学四年,拿到了所谓的大学文凭,戴了长辈们所期待的四方帽,他们都为我而感动,但是这一刻的我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期待。
四方学士帽的意义是什么?表示自己毕业了?表示自己已经行了成人礼?文凭的意义是什么?表示自己有了证明?表示自己可以入社会了?
最早上大学的我,顺顺利利的过每一个学期,但是我却是最后一个拿到这一份荣誉,到底是为什么?看着比我迟读书的中学同学,也顺顺利利的过没一个学期,却比我早拿到大学学士文凭,到底是为什么?
这一些都让我心理很不平衡,到现在还是不平衡,即使很久以前我就知道我是最后一个。
所谓物以稀为贵。现今这个社会逼我们要带戴四方帽,所以我就因为这个原因才觉得自己没什么特别,也没有什么期待之心,觉得已经不再珍贵了。但是在长辈的眼里,这已经是人生的一个部分,已经是他们成就的一部分。而且现今很多的大学和学院都已经很商业化,只要你有钱就能读,就能毕业,所以就更加没有价值。
大学毕业,就是失业。
人海茫茫,人心惶惶。各种事情、各种情况、各种因素每天都在改变来冲击我的想法,让我跌入了迷惑以及犹豫的陷阱里。
有天有个不熟悉的陌生人对我说:“不要被外在的因素所影响,坚持自己的梦想,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因为每个人的不同,就是自己要用什么方法去达到目的,这就好像在做着数学题一样,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风格去解开。
※期待已久的大学毕业,换来最不想要的失业。※

02 十一月 2012

走在烂泥河口的沉重步伐 (吉隆坡)

一早起来,看着慢慢忙碌的人群,感觉到自己沉重又缓慢的步伐根本无法投入他们忙碌的脚步。
堂弟送我到Masjib Jamek的地铁站,我们各分东西,各自精彩。他也加入了忙碌的人群,开始机器般的生活。我则是想做一件我没认真做工的事。我感到惭愧的是我曾经在巴生谷(Kalng Valley)一带读大学和打混,却没认真的到首都去了解它的过去,现在我要放下身边的一切束搏,在这城市里漫无目的得游荡。跟堂弟道别后,我跟着自己的感觉和和脚步在这里开始寻找历史的痕迹。
站在行人道上,已经可以看见几条车龙,亮着的红灯就好像是天上的太阳高挂在那,没有人会去注意它的存在。来来往往的人群在车与车之间的缝隙里流动着,只有我看见那个太阳,站在原地等待红色的太阳变成绿色。不需要等到绿灯亮了就过马路,这果然是城市人的王道。吵杂的引擎声让我带起了耳机,听着自己最近一直强力主打歌Martina McBride的《One Night》。流动中的空气也显得很刺鼻,突然好想挖鼻子,想起自己好像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挖鼻子了。
太阳转绿了,我跟着音乐的节奏在斑马线上轻快的小跳。问有多少人能在这种时间里这样的去看这个城市,问有多少人能体会我当下的感受,问有多少人能了解我所看到的,果然我就是万红丛中一点绿。
别人为了找生活而忙碌,我为了探索而放慢脚步。
Masjib Jamek就在我的身边,但是我没有把脚踏进去。不知道为什么,一个百年历史、富有意义、而且建立在烂泥沼泽地形上的回教堂竟然吸引不了我。我只是站在一旁看着巴生河(Klang River)和鹅麦河(Gombak River)从回教堂身旁交汇、融入、合为一体,在这片土地上灌溉出不同的文化色彩,孕育出多元种族的沼泽首都。这里也就是首都吉隆坡(Kuala Lumpur)的名字由来,烂泥河口。很久以前,这回教堂就开始跟着大自然在奋斗,每一次洪水泛滥这回教堂一定遭殃,为了拯救眼前的这一座城市和这一个座回教堂,最后政府把河流变成了大水沟。
我继续跟着音乐的步伐,沿着大水沟来到了苏丹阿都沙末大厦(Sultan Abdul Samad Building)的身旁,追随着它的背影。具有莫卧儿色彩和百年历史的苏丹阿都沙末大厦,戴上了闪闪发亮的铜色圆顶帽,充满了浓厚的印度伊斯兰风味。仿佛自己与莫卧儿帝国连接上了关系,想象自己包着头巾,裸着半身坐在墙角下吹着乐器喷吉,用音乐的节奏牵引着蛇的舞姿。
一旁嗡嗡像神仙般乘着白烟飞过的电单车把我拉回现实,我穿过大马路往下一个目标走去。可以看见阳光普照,把高挂飘扬的马来西亚国旗,弄得神采飞扬、五彩缤纷。国旗不怕风吹雨打地自立在绿油油的草场上,俯视着国家的盛衰,这里就是独立广场(Merdeka Square)。国旗代表一个国家,国家代表一种国民,国民代表一种国色。曾经这里是国民一起奋斗和一起努力摆脱英国人的殖民,开始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国家,这里充满了我们自己的国家特色,多元种族所组成的国色。曾经这里是一个独立广场,曾几何时这里被改变成没有历史味道的独立广场。曾经把我们多元种族联合在一起的独立广场,前段时间国家政治把我们从这里分开。
我走在广场的最尾端,让我惊讶的不是发现了个喷水池,而是发现了独立广场的正下方有座商场的存在,布特拉商场(Putra Plaza)。可能这商场在别人眼里就只是商场,没什么特别。可能也有人不知道在那有个商场,直到现在。其实这些也有没什么好惊的,我惊讶的不是那建筑的技术,我惊讶的不是建在那的商场,我惊讶的是为什么要把一个好好而富有历史价值的地方搞成这样。现代与古迹同时出现的一刻,就让我深深体会到猪八戒照镜里外不是人。
我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了解我现在的感受和想法,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可以为这种事如此惊讶。我也知道总有人会了解我的感受和想法。那些不断涌出的情绪就这样一直一直冲击我的心里,我一直比自己把这情绪都压下去,使得自己的脚步越来越沉重。
我调节心情最好的方法就是看文化或者艺术有关的事物,而现在我所在位置隔壁正好就是一家艺术馆。我一步一步地使力把沉重的脚步拖进艺术馆,好好让艺术渗透我的心,把我心中的不满通通给瓦解。这是一间结合了咨询中心、博物院和艺术商品的艺术馆。师傅用着不同的工具刀在木块上挥舞,把小木块一片一片的拼成ARCH立体木雕,这是一种艺术。我非常喜欢这样的艺术作品,尤其是Masjib Jamek这一幅作品。
我很喜欢这样的作品,但是作品跟我的预算毕竟有距离,最后我只能喂饱眼睛,喂不饱自己的欲望。而作品的种类繁多,多得让我觉得有点商业化。我觉得马来西亚的艺术还有很多需要进步的地方。我希望艺术,不是为了做而做,而是想做而做。
离开了艺术馆,我把内心的情绪都压制下来,用一个全新的心情继续往前走。沿着大马路不回头地一直走下去,音乐为我的每一段路都插入了故事性的配乐。突然我停下了脚步,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我知道我到了。
坐落在我身旁的独特建筑物就是我盼望已久,想亲自用相机把这百年历史的火车站曝光在底片上。我走在火车站长又长的走廊上,闻着浓厚的摩尔风格和中东伊斯兰的香气,黑斑证明了它被岁月摧残过的痕迹,抚摸着它那雪白又冰冷的肌肤,庆幸这里的建筑风格还保留着当时的古色古香。
这火车站不被岁月击败,坚强至今还完善地被使用着,趁它还没被破坏以前,我已经把它记录在我的相抵里。现在使用的火车公司正是KTM,而我每次开玩笑的说是全马最慢火车的简称(Keretaapi Terlambat Malaysia)。曾经被入选为世界上最漂亮的火车站,国家里的古迹拥有这样的名誉,我也感到非常荣幸和庆幸。荣幸着它拥有这样的美誉,庆幸着它没有被世人破坏。
我这一趟寻找历史的旅程不是只为了这一个火车站,主要是冲着苏丹街(Sultan Street)而寻。苏丹街就在唐人街里头,里面拥有华人活着的证据。
前段日子,政府打算拆掉苏丹街来建造地铁,世人为了保护苏丹街,还办了许许多多的多活动。当时的我不能出席,因为身在远处的纽西兰。今天我来到这里,就是要了解苏丹街现今的状况。我看到了当时活动留下的足迹,每一个想说话的人都把自己的情感发泄在那到墙上。我知道那些话,已经被不想看到的人给破坏了。今天苏丹街里头的一部分历史性建筑物已经被拆除了,地铁公司已经开始在那片土地上为未来的工程忙得不可开交,工程洒落满地的水泥为苏丹街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洋灰被单,来往的水泥车在糟蹋着苏丹街的寿命。让我心疼的不是被糟蹋的苏丹街,而最让人心疼的是那家地铁公司还留下了这一句话:
昨天我们珍惜,今天我们突破,明天我们欢庆。
这一段话表面上是安慰,实际上是在保护古迹的世人胸口上插入一刀。这些字眼渗透我的记忆力,把我记忆里的相关的画面一一拉出来。我的眼睛从满了血丝,瞳孔自燃着熊熊烈火,第一张出现在我脑海里的影像竟是之前看到一本教科书里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根据上图,哪项说明是正确的。
A:国家的发展比古迹更重要
B:唯有牺牲古迹,国家方能迈向国际舞台。
C:为了追求更完美的生活,发展与古迹无法并存。
D:为了拥有更完善的交通系统,任何古迹都得让路。
我很想知道这题的答案是什么,而我也不知道怎么作答,因为答案都偏袒一方。没了新闻自由,没了言论自由,政府现在却要从教育下手,以后我们就会没有了教育自由。
正当我想搭轻快铁(LRT)去下一个地方时,蓝色的天空已经被乌云给吞噬,强风快速擦过我身旁,拉着我看着眼前飞舞的云朵。我站在轻快铁月台上俯视着对面的火车站,此时的风景别有一番风味,我深深被吸引,脑袋里只想放空。莞尔的太阳被厚厚的云朵掩饰成一颗月亮,天上发出的一道光线,发出震撼的呐喊,惊醒正放空看风景的我。天上落下一颗一颗明显的水珠,搭在屋顶上发出啪啦啪啦。
我已经厌倦了那些破坏历史却不知错的世人。我们努力守护历史,他们为了想赚钱,把我们所守护的历史给摧毁。之前的“富都监狱事件”,然后是“苏丹街事件”,这些事件一一的记录在我们每个一起走过的内心最深处。历史就是记录人类活过的证明,当一段历史被忘记时,就是文明死亡的时候。我知道这些都是历史的心里话,乌云是历史的灰心,强风是历史的叹气,雨天是历史的哭泣,雷声是历史的呐喊。
※大雨化成泪水,代替历史哭泣,带走一段悲伤。※

29 十月 2012

有个旅人

某一天,我在林悦的部落格上看到她推荐一本书,就是施月潭的《有个旅人》。
终于花了快两个星期,我才认真的把这一本《有个旅人》吸收完毕。而我真的被她充满想象的文笔所吸引,让我的想象力也沉醉于她的每一个想要表达的字眼里。
施月潭一个平凡的女生,为了以更长的时间游走跟多的国度,她限定自已每天的旅费只能花10美金。这不是挑战,而是现实锁定了自己。
为什么不要奢侈的旅行?为什么不要舒舒服服的住高级酒店?为什么不要品尝华丽的美食?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旅行方式,而她这一种旅行方式在别人眼里是自找麻烦、自找苦吃。但是她这一种方式是给自己的考验和挑战,当中才是能真正享受到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当自己成为一个旅人的时候,整个人的观点就从此改观,也真正的体会到她这么做的原因。我看过很多旅游书籍,有的旅游书籍只是给予资讯,这些都很商业化。我喜欢那些用不同角度去看这个世界的旅游书籍,而她写的就是我喜欢的那一类型。
她以自己是基督教的身份去观看中东的伊斯兰教国家,但是她完全没有写到宗教的利与弊,是真正把一切抛开,从新以另一个角度去看这些战乱的国家。我喜欢她的文笔,喜欢她的观点,喜欢她的理念,喜欢她的回忆。
施月潭说过两句话,“人的悲哀在于把大部分的时间浪费在犹豫不决和恐惧上”和“找回自己后必须回归社会也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只有你变了,社会没有变”。
这两句话我真的很认同,因为我自己也曾经浪费大部分的时间在犹豫上。我也知道自己回到现实后,必须收拾一切的心情,因为只有自己一直在改变了,而这社会却什么都没变。
施月潭的部落格:http://thosedaysontheroad.blogspot.com/
※《有个旅人》知道自己回到现实,必须收拾一切,因为只有自己的变了,社会没有变。※

22 十月 2012

榴莲国度

榴莲,是一种热带水果。特殊的果味让很多人闻了垂涎三尺,有的人却辱骂三分。独特的甜味和Q嫩的质感又让人爱不释手,因此成为了让人又爱又恨的特殊水果。
我出生的国度——马来西亚,就和所盛产的榴莲一样这么的有性格。在这里生活的我们——马来西亚子民,真的跟爱榴莲一样爱着这个国家,真的跟恨榴莲一样恨着这个国家,爱恨都无从比喻,只能从骨子里依恋,从骨子里疏离。
马来西亚的故事,就像榴莲一样闻起来奇臭无比,但吃起来是甜的。听起来很不吸引人的故事,但是体验后才知道原来有这么一个不符合外表的故事。不知道什么是榴莲的人,觉得它其臭无比,无端端被它的刺扎到后,感觉到痛就开始不敢去解开它。其实里面的果肉却很有意思,马来西亚的历史也是如此。
林悦,用自己的文笔一一写出,用自己的脚心一一踏入,我们都不知道的历史。她把即使是马来西亚人都未必知道的真相细述在这——《榴莲国度》。
这是一本有关马来西亚华人的故事,是她走访半岛得来的故事。里头记载了第一代南下来马来西亚的华人至新几世代的华人生活和其感想拼凑在一起,这就是一个民族的心声。她说:“榴莲看起来都很温顺,一如南洋的气候,一如我们。书名有刺,一如迁移南洋的荆棘路途,一如我们的心,始终隐隐作痛。”
身为马来西亚的一份子,我看了之后发现原来我真的对马来西亚是如此的不了解。我听到了马来西亚华族的心声,我为自己身为马来西亚的华人感动荣欣和这一份使命。我也想认真都用自己的脚走一趟马来西亚。
最后林悦在《榴莲国度》最后一章送上:“马来西亚,我的国家,早安。让我们重新开始吧。”
林悦的部落格:http://myprivatemap.blogspot.com
※马来西亚《榴莲国度》就跟它所盛产的榴莲一样奇臭无比,要认真品尝过的人才知道它是否符合那个味道。※